大家都知道,抗日战争爆发后,红军主力部队改编成了八路军,这支队伍分成三个师,分别是115师、120师和129师。很多人觉得中央红军是最核心的部队,经历了井冈山、中央苏区和长征的洗礼,实力最硬,所以115师作为中央红军改编的主力,应该领导班子最牛。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,129师的领导配置在级别和资历上更胜一筹。
先说说八路军的整体情况。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打响,共产党和国民党谈了好几次,终于在8月达成协议,把红军主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,总指挥朱德,副总指挥彭德怀。全军大约4.6万人,分成三个师,每个师下辖两个旅和一些直属单位。115师主要来自红一方面军,人数最多,大概1.5万人;120师来自红二方面军,1.4万人;129师来自红四方面军,1.3万人。从人数上看,115师占优,但领导配置才是关键。
115师的领导班子是林彪任师长,聂荣臻任副师长,罗荣桓任政训处主任。周昆是参谋长,萧华是政训处副主任。这些人都是红一方面军的中坚力量。林彪在长征前就是红一军团军团长,聂荣臻是政治委员,罗荣桓在军团政治部干过主任。他们基本是军团级干部,实战经验丰富,但级别上属于中层指挥。林彪出生1907年,早年参加南昌起义,上井冈山后一步步升上来;聂荣臻1899年生,留学苏联,进苏区后负责政治工作;罗荣桓1902年生,秋收起义后在红军政治系统干得稳当。这套班子齐整,但不算顶级。
展开剩余69%120师的配置是贺龙师长,萧克副师长,关向应政训处主任,周士第参谋长,甘泗淇政训处副主任。贺龙和关向应是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和政治委员,萧克是红六军团军团长,周士第也干过军团参谋长。这属于方面军级别的领导,比115师高一档。贺龙1896年生,早年参加辛亥革命,1927年南昌起义时已经是师长,后来创建湘鄂西根据地;萧克1907年生,黄埔出身,长征中率红六军团先遣;关向应1902年生,早期在共青团工作,后到苏区负责政治。周士第1900年生,黄埔一期,参加过东征和广州起义。120师的领导在红二方面军系统里是顶尖的,协调能力强。
129师的领导阵容是刘伯承师长,徐向前副师长,张浩政训处主任,后来邓小平接替张浩。倪志亮参谋长,宋任穷政训处副主任。这套班子级别最高,刘伯承是红军总参谋长,总部级;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,方面军级;张浩原名林育英,是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,党内地位特殊;邓小平长征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,后来在八路军总部任政治部副主任,是唯一从总部外派到师级主官的。邓小平1904年生,早年赴法勤工俭学,1927年回国后在中央机关工作。刘伯承1892年生,辛亥革命时就入伍,留学苏联,红军时期负责总参谋;徐向前1901年生,黄埔一期,创建鄂豫皖根据地。张浩1897年生,早期党员,1935年从苏联回国。129师的领导多是总部或高层,整体压过其他两师。
为什么说129师领导配置最强?不是看人数或装备,而是看资历和影响力。115师的林彪等人是军团级,实战强但战略视野有限;120师的贺龙等人是方面军级,独立指挥经验多;129师的刘伯承和徐向前在红军总部和方面军层面干过,邓小平的党内分量重,能统一思想。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经历张国焘分裂,战士们战斗力强但政治教育需加强,所以中央安排高规格领导,确保部队稳定。结果,129师在晋东南快速站稳脚跟,发展成晋冀鲁豫军区。
从战绩看,129师也突出。抗战中,129师歼敌最多,达40多万;115师18万,120师12万。129师参与神头岭、响堂铺等战斗,百团大战中破袭正太路最猛。115师有平型关大捷,但后期分兵,聂荣臻建晋察冀,罗荣桓去山东;120师在晋西北游击,发展慢些。129师的领导配置直接影响了这些成绩,刘伯承的战术指挥,邓小平的政治工作,让部队高效。
中央的安排有深意。红一方面军底子厚,115师用中层领导就行;红二方面军独立性强,120师用方面军级稳住;红四方面军需整合,129师用总部级统一。毛主席用人讲究平衡,确保各师发挥作用。这不是偏心,而是根据实际情况。
说到底,八路军三个师各有特色,但领导配置上129师拔尖,不是因为中央红军不强,而是红四方面军需更强领导整合。历史证明,这安排对抗日大局有帮助。想想看,如果配置乱套,部队战斗力会打折。现实中,很多事也是这样,领导班子配得好,团队就稳。
总的来说,八路军改编是国共合作关键一步,三个师领导配置反映了党的智慧。129师最强不是空谈,从级别到实效都站得住脚。
发布于:山西省天创优配-杠杆炒股网-在线实盘配资-股票配资学习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