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点起床了,上学要迟到了,迟到了看你怎么和老师说!
快点刷牙睡觉,明早又起不来了!
你怎么这么能磨蹭,作业怎么还没有写完?
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?
在家庭生活中,孩子拖延现象频发,晨起赖床、吃饭拖拉、作业磨蹭、晚睡拖延等等。既降低学习生活效率,又引发亲子矛盾。
孩子为何拖延?家长又该如何帮助改善拖延的现象?
一、孩子拖延,原因几何?1.时间观念模糊
小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往往比较模糊,他们很难理解大人所说的 “5 分钟”“半小时”“1 小时” 到底有多长。比如,当家长火急火燎地喊 “快点,还有 5 分钟就迟到了!” 孩子可能还以为 5 分钟是段挺长的时间,继续慢悠悠地做自己的事。这就导致他们在做事时缺乏紧迫感,容易拖延。
展开剩余74%2.对任务缺乏兴趣
如果孩子对家长要求做的事情不感兴趣,就可能会故意磨磨蹭蹭来表达不满。比如背课文,如果家长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坐着背,孩子可能觉得枯燥不想背,或者一直磨蹭;但如果做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情,孩子可能就会开开心心地去做了。
3.注意力不集中
孩子在写作业时,常常会出现东瞧西看、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的情况,严重影响了效率,让家长觉得孩子很磨蹭。这是因为小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,难以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。
4.畏难情绪作祟
面对大量的作业,孩子可能会感到畏难,觉得任务艰巨,不知从何下手,从而产生拖延心理。比如,一次让孩子做很多作业,他就会觉得困难,不想启动写作业,就算开始写了,也会因为畏难情绪而拖拖拉拉。
5.能力不足
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,穿衣服动作慢可能是因为不熟练,这并不是磨蹭。而在学习上,如果孩子因为作业题不会而拖延,也是能力不足的表现。
二、对症下药,攻克拖延难题1.帮助孩子认识时间
家长可以利用计时器或者闹钟,把时间具体化。比如,当要求孩子 “5 分钟洗完脸”“10 分钟写完生字” 时,设定上相应的时间,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 “5 分钟”“10 分钟”“半小时” 到底有多长。从而减少拖延
2.激发孩子对任务的兴趣
当发现孩子对某项任务不感兴趣时,家长要跟孩子好好交流,问清楚原因,然后共同商量,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。比如,在孩子写作业时,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,像玩学习游戏、设置奖励机制等,让孩子更愿意行动。
3.培养孩子的专注力
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规划。到家后,先让孩子适当放松,再开始写作业。写作业前完成饮食、如厕等事务,写作业时禁止随意进食,培养良好学习习惯。此外,家长减少打扰,依据孩子专注力设定学习与休息时长,提升其时间规划和专注能力。
4.分解任务,克服畏难情绪
家长可指导孩子将作业分类拆解,把大任务细化为小目标,明确先后顺序。写作业时,桌上仅摆放当前任务所需物品,避免视觉压力。每完成一个小目标,家长可与孩子击掌鼓励,强化成就感,激发学习动力。
5.耐心指导,提升孩子能力
对于孩子因能力不足导致的拖延,家长需保持耐心。生活技能方面,可多给予练习机会,如针对穿衣慢的情况;学习上,建议引导孩子先易后难。此外,通过整理错题集、进行针对性练习,能有效帮助孩子巩固知识,提升学习能力。
孩子的拖延问题并非不可解决,关键在于家长要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,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,耐心引导,积极沟通……
只有这样,才能帮助孩子克服拖延,学会管理时间,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文字 & 编辑:徐圣懿
审核:杨春飞、韩雅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发布于:北京市天创优配-杠杆炒股网-在线实盘配资-股票配资学习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