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94岁老太太的保养秘诀
著名中医大师倪海厦曾讲过一个很有趣的见闻——图片
我有个长辈,他妈妈呢,94岁。老太太坐在客厅里面,全家人伤风感冒,就老太太拿个扇子在那看电视。曾孙都感冒,曾祖母没有感冒,每天在那扇扇子,身体还很好,瘦瘦干干的。我就问他:“你妈妈一定有个保养的方式。”他说:“没有,我妈妈一生不运动。” “啊?一辈子不运动?” “对!她真的很少运动,她连出到公园去都没有。”这更厉害了,对不对?她吃东西也是吃得很简单的,那怎么可能呢?运动都没有,他跟我保证绝对没有。我说:“那你妈一定有特殊的保养方法,你告诉我。”他说:“我告诉你,有一天呢,早上起来一看我妈妈,哎,奇怪,从洗手间出来,怎么两个耳朵红红的?”他问:“妈,你这耳朵怎么红红的?有人在里面捏你?”她说:“不是,每天按摩耳朵,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,每次洗完脸,我按摩耳朵,到处按摩它,整个耳朵按压一遍,20分钟。”天天是整个耳朵按摩,在按摩整个耳朵的时候,全身内脏在动,她已经一生每天早上足足按摩20分钟。你想想她的身体好不好?中医认为,耳朵看起来就像一个倒置的婴儿,人体的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、十二经络,都直接或间接地跟耳朵有所联系。所以,通过按摩耳朵,能够调理疾病,养生延年。图片
二、95岁老中医的延年益寿养生方
很多老中医都很长寿,年近百岁的不在少数。这是因为他们都懂得在关键的年龄,用最简单的办法,进行最有效的调理,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!广西名老中医、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黄英儒,95岁高龄,既没有三高,也没有其他疾病,身体很好,甚至脸上都没有老年斑。黄教授认为,女子最佳的防衰老年龄是36岁,男子是40岁。因为30~40岁这段时间,是生命最旺盛的阶段,巅峰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。他主张,在生命的巅峰期就要开始防衰老。图片
黄英儒教授说,有两味药可以延寿、抗衰!这两味药很简单:黄芪+枸杞。
每天吃上(15克)黄芪(一般是泡水),长期坚持,可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每天坚持服用(16克)枸杞(一般是泡水),可养肾补肝。
黄教授特别提醒:如果以人参配枸杞,代替黄芪,人参的量要少放一点,一般每日服用0.5克为益,取养生保健平和滋补之功,野山参则每日不超过0.1克。
图片
中医有一个说法,斑就是瘀血。而黄英儒教授就是靠这两味药,到90多岁依然脸上无斑。换句话说,体内无瘀血,血气顺畅,自然就长寿。三、98岁国医大师的长寿粥
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,生于1917年,2015年去世,享年98岁。朱良春先生曾说:长寿而不健康,活受罪;健康而长寿,真快乐。图片
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一生悬壶济世,一辈子没有退休,去世前几个小时还在病榻上修改书稿,93岁的时候日诊30多患者,多的时候40-50号,他一定要把病人看完才会休息。坐诊之余又飞来飞去出席国内外各种会议,精力充沛,连许多年轻人都赶不上他的体力。老先生旺盛的精力从哪里来?2010年,朱老接受央视《中华医药》采访时,分享了他的养生方法。据悉,老先生每天早晚服用一碗粥,坚持了60多年。1938年,朱良春跟随老师章次公在上海行医,恰逢上海霍乱急性蔓延,求诊者络绎不绝。朱良春每天看诊70~80号病人,有时接近百来号病人。白天晚上不停地接诊,尽管年轻,他也感到体力不支。疲劳、消瘦,每天工作到晚上都感觉到很累。到30岁左右的时候,身体就有点垮了。朱良春回忆,当时的状态,他母亲看在眼里,母子俩一合计,设计出了一种粥。吃了几个月以后,他逐步不感觉到疲劳了,精神比较好了。此后,朱良春每天早晚坚持吃这种粥,吃了一辈子。他说:“这种粥对我的健康,对我精力的恢复,对我衰老的延缓都有很大帮助,所以我一直持之以恒,常年吃它,它就是——黄芪长寿粥。”黄芪长寿粥
食 材:绿豆、薏仁、扁豆、莲子各50克,大枣30克,枸杞10克,黄芪250克。
制作方法:把黄芪放到沙锅里,加适量水先泡20分钟,然后煮15分钟,把水滗出来,再加一碗水,煮开之后也滗出来,最后把这些水合在一起,用这个水去煮粥。把绿豆、薏仁、扁豆、莲子、大枣清洗干净,倒进沙锅,再倒进黄芪水,盖上盖,开大火,煮开之后换小火煮40分钟,把洗干净的枸杞倒进去,再煮10分钟即成。
食用方法:煮出来的粥是五天的量,可一次由五个人分食;也可分五天食,每天吃一碗,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。另外,如果人数不定,煮粥材料也可按比例增减。
功 效:补益五脏,缓解疲劳。
四、103岁国医大师的养生学问
国医大师、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朱南孙活到103岁,朱教授100岁时仍在坚持出诊,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,“经常有人问我保健秘诀,还说我一定服用了什么祖传妙药。世上并没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,不过养生的确是一门学问。”图片
2019年采访养生是一门学问,朱南孙教授留下了这些宝贵的养生方法:
1.每天用手按摩头皮
相对于同龄老人,朱南孙的头发发质依然很好,数量很多,而且很多都还是黑的。中医讲“发为血之余”,朱教授说自己每天早上醒来,都会用手按摩梳理头皮,促进头部供血,早上起来精神也比较好。
具体做法:两手手指半弯曲,用5根手指的指尖由前向后梳挠头皮。先梳头皮中线附近,依次向左右两侧及耳朵上方头皮移动,大约移动两次便可将整个头皮挠一遍,可以重复做4~6遍。
2.每天坚持按摩后背
朱南孙回家就会按摩身体,由家人帮着按摩后背。一天两次,下班回来按按,睡觉前或者看电视时候按按。背部有心俞、肝俞、肾俞三个重要穴位,朱教授说“按摩之后舒服,血脉都活了,经络也打通了”。
3.每天睡前热水泡脚
朱南孙说:“倘若白天劳累了,或者有什么心事,为不影响睡眠质量,我就在睡前泡脚,水温比平时高一些,泡上15~20分钟,让血压降下来。”朱教授一直血压正常,体重也始终保持在52~53公斤,每天能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跟坚持睡前泡脚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五、104岁国医大师的保健功法
首届国医大师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、中医抗击非典核心专家邓铁涛,活到104岁高龄。年逾百岁时,他仍然思维敏捷,耳聪目明,究竟有什么养生之道?图片
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说:“动则生阳”,阳气是人体生殖、生长、发育、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。每天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和工作,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,都是需要身体阳气的支持。所谓“得阳者生,失阳者亡”。阳气越充足,人体越强壮。阳气不足,人就会生病。阳气完全耗尽,人就会死亡。如果人久坐少动,阳气无以化生,就容易感到疲倦乏力,没有精神。邓老一生酷爱八段锦,每天上下午两次的八段锦练习,是他必做的功课。邓老说:八段锦是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。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“锦”,意为动作舒展优美,如锦缎般优美、柔顺,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,每段一个动作,故名为“八段锦”。整套动作柔和连绵,滑利流畅;有松有紧,动静相兼;简单易行,功效显著。图片
八段锦动画版六、104岁道长的养生功法
张至顺道长,当代道教界泰斗,精通医术,济世利人,被誉为“活神仙”。2015年以104岁高龄无疾而终。图片
八部金刚功,是张至顺道长公开传授的道家养生功法,源自全真龙门派单传心法。该功法以“天人合一”为核心理念,融合中医阴阳五行学说,通过八组刚柔相济的动作疏通奇经八脉,协调脏腑功能,达到祛病强身、延年益寿之效。张道长晚年亲演此功,虽年逾百岁仍身轻如燕,其示范视频在网络上流传甚广,无数人通过练习此功法而受益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八部金刚功(动画版)
上下滑动,查看更多
七、104岁国医大师的4个养生法宝
第二届国医大师干祖望,是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创始人之一,2015年以104岁高龄仙逝。对于养生,干老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方法。图片
国医大师干祖望干老养生的4个“法宝”
1.童心
干老常具儿童样的心理状态,无忧无虑,生气勃勃,好动好奇,思维活跃。似此童心伴他一生,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,是一种养生的好办法,使人脱离杂念,是防病健身、益寿延龄的首要条件。
2.猴行
干老体态轻盈,行动敏捷,生性好动,每日黎明即起,坚持晨练,以走路为主,从不贪图“安逸”。即使龄事已高,亦是如此。在他80多岁时,省中医院耳鼻喉科病房在16楼,每次查房竟然不乘电梯,徒步上下。从上海路到夫子庙,来回不乘车。90岁参加紫金山登山运动,到达山顶,他是最年长者。
3.蚁食
所谓蚁食,就是食谱广而食量不多。什么都吃一点,荤素搭配。饮食的结构要合理,多吃蔬菜、水果和杂粮。他反对暴饮暴食,不抽烟,很少饮酒,主餐是两个馒头。干老认为,养生之道,不是刻意追求营养,反对进补即是养生的说法。曾书补药歌:“吃饭细嚼,穿衣少着,睡要着,烟酒谢却,心弗焦灼,走路跳跃,都是补药。”
4.龟欲
像乌龟一样减少欲望。干老不要名,不要利,不要权,不计较个人得失,他唯一的嗜好就是买书、读书、写书,其藏书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是首屈一指的。有人问及其养生之道,干老口占七律一首答曰:劝君慢羡我朱颜,赤子童心一百年。晨起攀梯六百级,余无秘诀对人言。
八、113岁新加坡华人寿星的长寿之道
她叫许哲,是新加坡著名的华人寿星。她终其一生都在从事无薪的“人间义工”,110多岁高龄仍在服务、照顾着贫病老苦的人们,被新加坡人视为“国宝”。但她却说:“我只是一个会扫地,喜欢做工的平凡女人。”图片
许哲见过许哲的人,都说她的外表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30岁,健康状态则远远胜过许多年轻人。110岁的她,精神奕奕,丝毫未见老态,令人啧啧称奇。何以如此长寿?何以如此健康?何以如此年轻?她说:“保持健康,是因为不想生病,麻烦别人;关于长寿,那不是我求来的,是上天要我做事情;至于年轻,因为我不想老,所以年轻。”身心清净的她,不烦不忧,喜乐自在。她说:“我不吃不好的东西,不说不好的话,不想、不做不好的事。”她日食一餐,基本是吃生机蔬果。除了清静饮食,每天的静坐、练瑜伽、散步,也是她的长寿秘方。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,她无私地奉献给穷、病、老、苦的人。她一生创办了9所养老院,不仅在新加坡盖养老病院,还到马来西亚、泰国、缅甸去协助当地的慈善机构设立养老院。她的时间、精神完全给了世间苦难的人,忘了自身,忘了今夕是何年。九、120岁“中国最美老寿星”的长寿方
2011年,一位老人参加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一档节目,震惊观众!因为,当时她已经106岁了,不仅自己走上台,而且皮肤细腻、神采奕奕!她叫张明珠,出生于1905年,被誉为“中国最美老寿星”,她到底有什么长寿养颜的秘诀呢?图片
张明珠老人1.爱晒太阳、爱走路
张明珠老人有两大习惯:一是坚持走路,各大公园都是老人经常去的地方,那里的常客大多认识她,她也乐意与大家聊天;二是晒太阳,饭后或是散步时都要在外面晒一会儿太阳。
2.癌症是“不死之症”,不必在乎
对于长寿老人,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他们大多一生健康,很少得病。但张明珠老人不是这样的。她88岁的时候患肠癌,一共做过3次大手术,切除了全部结肠,大肠也被切掉了1米。第3次做手术时,她才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。但她满不在乎地说:“癌症,癌症,就是不死之症,我要跟癌症作斗争。”
3.睡到自然醒
“饮食有度,睡眠要足;多晒太阳,多做运动。”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,起床活动和看一会儿电视后,再睡一个多小时,午饭后还要睡大约3个小时。充足的睡眠,保证了足够的精力,也使得皮肤光滑润泽,富有弹性。
4.爱美喜打扮,颜色鲜艳心情好
中老年人也爱打扮、爱漂亮,打扮好看了心情自然会好,心情好了身体也就好了。张明珠老人平时就爱涂脂抹粉,衣服上还要洒点香水,喜欢穿颜色鲜亮、款式新颖的服装,孙子辈们也总会给她送些纱巾之类的小礼品,她总是十分开心。
5.有肉吃肉,有菜吃菜
饮食是决定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,其实,吃东西也要吃得杂。比如,玉米、白薯、南瓜、米饭、馒头、红烧肉等。因此,我们吃饭应该荤素搭配,合理饮食。
6.“马马虎虎”才长寿
要想健康长寿,就一定要心态平和、不生气。用张明珠老人的话来说,就是“马马虎虎”。忘记自己的年龄,也是长寿的秘诀之一!
十、141岁药王的养生之道
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,识药理、重养生,身体力行,年老后仍耳聪目明,活到了惊人的141岁高龄,其著作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记载了他的养生智慧。图片
孙思邈孙思邈养生之道的核心是养性。养性就是调养自己的精神心性,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,去名利,除喜怒,远声色,绝滋味,少思虑,使自己保持一种宁静祥和的心境。如此,虽不求长寿却能长寿。即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所载“性既自善,内外百病自然不生,祸乱灾害亦无由作,此养性之大经也。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,是其义也”。至于养生的具体做法,孙思邈开出了他的“药方”:做到“十二少”,避免“十二多”。
“十二少”:少思,少念,少欲,少事,少语,少笑,少愁,少乐,少喜,少怒,少好,少恶行。
“十二多”:多思则神殆,多念则志散,多欲则志昏,多事则形劳,多语则气乏,多笑则脏伤,多愁则心慑,多乐则意溢,多喜则忘错昏乱,多怒则百脉不定,多好则专迷不理,多恶则憔悴无欢。
事实上,“十二多”和“十二少”是相对的,做到了“十二少”就等于避免了“十二多”。
情绪方面,孙思邈还提出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要控制自己的情绪,即“勿汲汲于所欲,勿泪俱怀忿恨,皆损寿命,若能不犯者,则得长生也”。十一、结 语
在时光的长河中,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。回顾这10位百岁老人的养生方法,我们不难发现,无论是按摩耳朵的习惯,还是黄芪枸杞的搭配,亦或是练八段锦的坚持,又或是修心养性的淡泊,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特征——养生之道,贵在简单,贵在坚持。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习惯,蕴含着深邃的生命智慧。长寿的秘诀,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,而是日复一日的积累。正如山间溪流,顺势而为方能绵长;亦如古树年轮,静默生长终成气象。中医真是博大精深,除了养生方法多种多样,理疗保健也是五花八门。九味堂有脐灸、葫芦灸、督脉灸、麦粒灸、药线点灸、通窍鼻炎灸、乳腺灸、私密灸等灸法,有元气针灸、五行针灸、汤泼雪古法针灸、穴位埋线、眼部针灸、董氏奇穴、雷火神针等针法,有耳穴压豆、中药湿敷、虎符铜砭刮痧等疗法。详情见于——【中医特色疗法合集】(点击查看)你家里有百岁老人吗?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养生方法?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天创优配-杠杆炒股网-在线实盘配资-股票配资学习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