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志航,这位东北走出的青年,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,以一腔热血投身蓝天,成为中国空军击落入侵敌机的第一人,带领第四空军大队取得6比0的战绩,创下对日抗战空战全胜的记录,被誉为“空军战神”。
周恩来总理参加他的追悼会,赞其“是中华民族的英雄,是为抗日牺牲的,为民族牺牲的”。高志航用生命书写军人荣光,也将家国大义深深刻进了后人心中。
高志航
“哪怕撞山,也要执行高大队长的命令!”
1937年8月13日,淞沪会战爆发。高志航当时驻扎河南周家口,大雨导致他与南京联系中断。他从广播中听闻战事,旋即利用一架因雷雨迷航降落周家口机场的外国福特运输机,飞往南京参加空军高级将领会议。会上宣布派遣战斗力最强的第四大队由周家口飞赴杭州笕桥机场,执行空袭日军的任务。
8月14日下午,日机冒雨飞来,妄图轰炸笕桥机场。第四大队经过恶劣气象条件下的长途飞行,战机几近油竭在笕桥机场降落。大队长高志航算了一下,飞机的油还可以坚持20到40分钟,于是命令战机利用最后一点余油起飞拦截日机,他自己也迅速驾机升空迎战。
展开剩余76%高志航率领的机队都是美制霍克-3型飞机,风挡只有一半,雨水直往机舱里灌。但热血在每个飞行员身上沸腾,民族的仇恨,父老的期望,多年的积愤让他们只有一个念头:为死难的同胞报仇,为危亡的民族雪恨,“今天要和小鬼子拼了”。
第四大队高志航队长驾驶的霍-3战斗机
大雨使敌机也乱了阵脚,一架敌机好不容易对准笕桥机场准备投弹,却被高志航等飞行员发现,愤怒的枪弹雨点般地向敌机射去,从未遭到过抵抗的日本空军侵略者慌神了,掉头就想溜,但随着高志航一阵急射,敌机拖出长长的黑烟,一头向地面扎去。其他队员也相继击落敌机。
“高志航击落第一架敌机,打响中国空军抗战首战,这场不到30分钟的空战,中方零伤亡,敌机除一架逃窜,其余六架全被击毁。”何兰兰说,“这在一场旷日持久的反侵略战争中,也许算不得什么惊人的数字,但在当时,此战一举打破‘日本空军不可战胜’的神话,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。”
高志航革命烈士证明书
“我要做了亏心事,出门就碰上高志航”
历时三个多月的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,高志航和战友共击落敌机230架,击毙敌飞行员327名。
“后来,日本飞行员连发誓时都会说,我要是做了亏心事,出门就碰上高志航。”何兰兰说,这是当年侵华日军飞行员之间流传的一句“咒语”,足见高志航在敌人心中留下的深深恐惧。
何兰兰说,高志航的故事,她都是听妈妈讲起,以及查阅了许多史料。她的外公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投身航空救国。1924年,东北军扩建空军,挑选青年才俊赴法国学习航空飞行技术,高志航因个子不高,未能入选,但他并未放弃,最终被破格录取。他将自己的名字“高铭久”改为“高志航”。
“外公是个特别用功的人。”何兰兰说,“在法国学飞行时,他白天训练,晚上学技术,吃饭睡觉时间都省出来。”他甚至偷偷掌握了法国教官不愿教授的高级技巧,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,精通夜航、倒飞等高难技术,成为飞鹰队的佼佼者。
据说,法国教官曾禁止中国飞行员穿越凯旋门,但高志航根本不把这种禁令放在眼里,他驾机轻松地穿越了凯旋门,为中国飞行员争得了面子。
天不假年,1937年11月21日,机场突遭11架日机偷袭,高志航在进入机舱准备起飞战斗时,被炸弹弹片击中牺牲,年仅30岁。日军痛恨他的战绩,得知其灵柩运到宜昌的情报后,竟连续七天疯狂轰炸宜昌。
图为何兰兰的母亲(左下)幼时和父亲高志航(左一)、母亲葛莉儿(左二)的合影
“妈妈后来去找外公的埋葬地,外公的灵柩最初停放在宜昌一处天主教堂的地下室,后经相关部门核实,确认安葬在三峡大学的两棵香樟树下。”何兰兰说,2015年,宜昌市政府为高志航树立了铜像,庄严纪念这位抗日英雄。
“铭记历史,是青年人最基本的责任”
作为高志航的后人,何兰兰认为,英烈精神不应只属于博物馆、纪念日和口号。“我们为什么要崇尚英雄,因为和平来之不易,爱国不是一句话,而是一种信念的传承。”
湖北宜昌高志航安息地竖起的高志航铜像
何兰兰时常讲述外公的故事,提醒青年人珍惜眼前的一切。她说,青年人不能遗忘历史,要传承爱国主义精神。“只有记住过去,我们才能坚定走好未来的路。”
在那场烈火与硝烟构筑的空中鏖战中,高志航带着全队飞行员飞向敌阵,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首场胜利。这位以血肉之躯击穿敌机神话的“空军战神”,也将在民族记忆中永远翱翔。
发布于:北京市天创优配-杠杆炒股网-在线实盘配资-股票配资学习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